雖然是再看,但仍然無法一次讀完的一本書。
這是一本以家,家人,和朋友為主題的書,
書的內容原來是吳念真先生在某報的專欄內容,在專欄畫下句點時集結成冊而出了這本書。
吳念真先生用回憶來記錄前半生的點滴平凡小事,
但這滴滴點點的平凡小事正是讓人無法一次讀完這本書的原因,
因為每讀一個字我的腦中就同時重播著那些因為叛逆而造成的傷害。
每翻一頁書你也會跟著想起屬於自己的那些回憶,然後不自覺得翻書的速度就愈來愈慢。
在日復一日一如川劇「變臉」般隨著工作或行程不停變換的角色扮演中,
「自己」這個角色反而少有上戲的機會,除了午夜場;
而在無聲也無觀眾的演出過程裡,和自己的對戲的另一個唯一的角色就叫「回憶」。
以上這段文字是截錄了吳念真先生在本書的一小段自序。
你不一定要和吳念真先生一樣經歷了那麼多的歲月才能體會什麼是自己和回憶對戲,
只要你曾經和我一樣,因為不覺得會失去而磋跎了許多回應家人和朋友愛的機會,
你就會知道,這一本書再次提醒了我們多少次應該即時去愛。
我的爸爸是一個漁夫,在我的叔叔過世之前,他們兄弟二個一直一起用一艘船養活二家10口人。
他就是很傳統的台灣爸爸,就像吳念真的礦工父親一樣,總是辛勤的工作再工作,彷彿人生除了養家,再沒有別的事了。
而我們四個小孩也像吳念真先生和他的兄弟姐妹一樣,和爸爸沒有太多表現親近的機會,漸漸的和爸爸之間只有一道安全的距離。
我的媽媽是個標準家管,她的世界就是住著一整家人的透天厝,她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曬衣服、倒垃圾和拖地。
標準的刀子講豆腐心,小時候她最常做的事就是把我們四個小孩海扁一頓後再幫我們擦藥。
她沒想到的是,我們四個小孩或多或少都遺傳了她倔強嘴硬的個性,其中我大概是她的經典傑作。
記得有一回忘了我們在爭執什麼事,我有口無心的回了她"妳很煩",
那個晚上我的爸爸來執問我:妳跟妳媽說了什麼,讓她在哭?",
這雖是好多年前的事,但我一直到今天都無法忘記,
因為那是我第一次發現,原來我的媽媽也會傷心,也會哭;
原來我的爸爸也很在乎家裡的大小事,只是他們二個從來都是用讓粗心的我們不知道的方式來表達。
忙,是我們永遠的藉口。
因為忙,所以我們只能把寶貴的時間優先奉獻給直接影響利益的人、事、物,
而那些看起來穩當,不會失去的人和事永遠被我們排在關心的隊伍末端。
所以,我們總是耐心的傾聽朋友,很不耐煩的回應家人,
總是包容同事的錯誤,卻苛刻於給家人再一次的機會,
總是對陌生人傾吐千言萬語,面對家人卻連"我其實不太好"都說不出口。
在我的工作環境中有一個小我10歲的親密夥伴,
她是個體貼,懂事又負責任的女孩,我們不但合作愉快且難得的很有話聊。
在共同工作了一段時間後的某一天我才發現她原來是個可愛的双魚座女孩,
巧合的是,她的生日居然和我的大妹是同一天,
而我和我那位大妹卻從小話不投機,並且曾經因為某件事我們整整超過一年未曾說過一句話,即便是每天都在同一個屋簷下。
還好,「愛」是可以學習,並且成長進步的,
雖然我的家和家人仍然不擅長把愛說出口,但我們也在每一次的小小戰爭中學到「家」原來是最大的世界。
生活中的所有小事都很平凡,要讓平凡可以讓人感動有時需要刻意的營造。
這一個晚上我的好姐妹在臉書的最新動態上寫著"00:00回到家,01:00洗好澡再定好06:30的鬧鐘,然後就悶哭了",
我當然知道一定是她家老公又工作不在家,深夜下班的她一陣疲憊和孤單襲擊就撐不住了!
我給她留了言"6:30的鬧鐘幫妳調好了!"。
送出留言後我也把自己的鬧鐘調了6:40分(其實今天的我是休假,完全可以睡到12:00),
今晨6:40我的鬧鐘叫響了我,我拿起電話打給她"早安,親愛的!我陪妳起床了",
電話那頭的她是還在賴床的聲音"妳特別叫我起床喔!妳好三八,愛妳啦!快點繼續睡"。
我知道,在比高雄冷好幾度的淡水清晨,她應該有感受到一點溫暖。
當你發現自己有給人溫暖的能力時,其實收穫最多溫暖的是自己。
如果人生是一趟修行的旅程,那麼最重要的課程就是「即時」,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的經典台詞,"人生是一趟不斷放下的旅程,遺憾的是我們總不能好好說再見"。
你永遠不知道是不是最後一次!
不知道是不是最後一次一起大笑,不知道是不是最後一次一起吃飯閒聊,不知道會不會有下一次的吵吵鬧鬧?
這本書裡的那些人,那些事提醒了我們什麼是遺憾,
但提醒我們更多的是,要即時回應愛。
再讀這本書是因為妮在2013.12.30在微博分享了讀這本書的心得,讓我也回憶起了當時讀這本書的心情。